56书库 通过搜索各大小说站为您自动抓取各类小说的最快更新供您阅读!

忽悠一下又没坏处,不试试怎么知道行不行呢?万一成功了,就是血赚;失败了,就当什么都没发生,反正脸皮厚无所畏惧。

……

随着弗朗茨的一声令下,农业部就忙碌了起来。“钾肥”被发现也不是一天两天了,只不过相关消息被弗朗茨封锁了起来。

目前只有农业专家在实验区研究,并没有运用到农业生产中,霍尔斯这位农业大臣也只闻其名。

拿到了报告,霍尔斯才知道这玩意儿的具体成分。

农业对钾肥的需求量堪称是海量,这不是些许草木灰就能够填补的,没得说赶紧找矿吧!

以弗朗茨的记忆,能够知道草木灰相当于弱化版的钾肥,都得益于穿越前禁止焚烧麦秆的新闻,闹得沸沸扬扬。

所以这项成果,就是让科学家研究草木灰中有益于农业生产的成分,然后再去大自然中对比寻找。

钾矿石长什么样,弗朗茨都不知道,具体分布区域就更不用说了。

不过这都是小问题,奥地利政府有统计资源的习惯,但凡是发现的矿产,不管有用没用都会登记造册。

敲响了矿业局的大门,霍尔斯不淡定了,根据资料显示,奥地利居然是一个贫钾国。

“罗杰斯局长,难道诺大的一个奥地利,连几座大型钾矿山都找不到么?

你看看这上面的资料,都七八年没更新了,难道你们就不能多……”

官大一级压死人,虽然不是直属领导,面对喋喋不休农业大臣,罗杰斯也没了脾气。

耐着性子解释道:“大臣阁下,钾矿并不是什么重要资源,矿业局自然没有组织人手专门探测。

这些发现都是外出勘探队的意外发现,上面的储量也只是一个初步估计,并不代表真实储量。

如果农业部需要的话,我们可以派人进行详细勘探,确定最终的储量。”

这也是没办法的事情,自然界的矿石种类太多了。即便是同一种矿石,因为含量的不同也有可能出现不同的特征。

常见的矿石,探矿队自然能够识别,某些小众矿被误判是常有的事情,甚至在档案室中还有数千座矿山无法确定矿石种类,直接标注的未知。

当然,这数千座未知的矿山,不等于就是数千种未知的矿石。

勘探队员不认识,只有两种原因,要么是特别稀有、但在短时间内又不具备使用价值的冷门矿,或者是人类尚未发现的矿种。

对矿业局来说,有时候地盘太大也是一种负担。奥地利登记在册的大大小小矿山数量,早就是数以十万计。

有经济价值的矿山都开发不过来,谁还顾得上没有多少价值的“钾矿”,矿业局不上心也就正常了。

霍尔斯点了点头:“那就抓紧时间,反正不管怎么样,你们都要在三年之类给我找到足够的钾矿出来。

不要找借口,我不相信偌大的奥地利帝国,连几座钾矿都没有。”

……

喜欢神圣罗马帝国请大家收藏:(www.56shuku8.com)神圣罗马帝国56书库更新速度全网最快。

56书库推荐阅读: 特种兵之二次入伍大唐:从退婚开始开局逆天系统大秦:不装了,你爹我是秦始皇红楼名侦探明朝败家子执手江山将白三国之播种大师明王首辅谍战江城唐初大才子大唐全能奶爸抗战之兵临城下三国之锻造天下三国之袁氏天下开局成为诸葛亮师弟乱三国之苟怂大帝四大王侯全民领主:我的农民有点猛大明最强败家子智谋三国猛卒烽烟九州之拂剑朝天汉末锦衣帝婿争霸从死守城池开始教官从我是特种兵开始承包大明天下枭雄大唐:开局唐太宗向我求助我的科学时代给六界大佬送娇妻无限军功从亮剑副本开始三国小兵之霸途我是大兆人兵王无双从亮剑开始搞军工大宋世祖三国之曹魏虎兕全球战国终宋神话版三国抗战雄心平平无奇小侯爷我在原始社会当老大第一海盗三国之掌控天下回到明朝当老大大明:别让太子逃了!
56书库搜藏榜: 抗日之将胆传奇我的帝国抗战之兵魂传说舌尖上的唐朝挽明帝国的崛起战场合同工三国之超级召唤系统五胡之血时代大明元辅当县令的那些年中华第一帝国重生在奥匈帝国重燃1990异世帝王之召唤猛将大明至圣抗日之无限战争系统唐骑易秦大宋西门笔记神话版水浒:我的词条无限进化大国战隼最强特种兵之战神传说大明国贼一品唐一剑长安特种兵穿越之大宋亲王非典型原始社会烈明长乐公主对我摊牌了大唐天子医统江山大唐:别装了,你就是皇帝!燃烧的莫斯科重叠的历史平面谍战特工的日常德昭大宋我在西周当国君十三州行C位狙击朱元璋:大孙,求你登基吧三国未来道路我在水浒开了个挂初唐小驸马大唐第一匠民国匹夫主君之路异游记红烧三国天魔极乐
56书库最新小说: 大宋西门笔记曹魏奋斗在新明朝红楼:曹操转生,开局杀贾珍唯我独尊之二止干戈重生农门骄李想的北宋回到晚清的特种狙击手奉天承运纵横三国之我是张辽大唐全才超级大独裁者三国之天下霸业明末资本家抗日之横扫天下盗宋大宋极品国师极品皇帝猎日神刀铁血骠骑开国功贼抗日之精英特战队杀手特种兵边戎江山如此多骄远征军之溃兵兄弟宋起波斯湾抗日之兵王纵横血帅吕氏皇朝大周权相横扫三国的东方铁骑唐骑天魔极乐合纵连横斜风永历大帝大宋金手指三国之老师在此东汉末年立志传正德五十年战争之父百度宅男当崇祯明末朱重八抗战烽火之开国大将大唐魔法师特种兵争霸在明清混在东汉末三国战神穿越在秦末